广州医科大学 广州医科大学概况|广州医科大学介绍--2025招生信息-掌上志愿

掌上志愿填报系统提供广州医科大学最新情况介绍,包括:师资力量、宿舍食堂、奖学金、助学金、咨询电话,联系地址等相关信息

广州医科大学

大学概况

广州医科大学创办于1958年,是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全国首批“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试点高校和广东省高水平大学重点建设高校。现有2个校区(番禺校区和越秀校区),占地面积59.75万平方米,建筑面积55.50万平方米。

学校深入实施“人才兴校”发展战略,持续强化学科内涵建设。现有在编教职员工8823人(校本部1005人);博士研究生导师629人、硕士研究生导师1692人;诺贝尔奖获得者(特聘)1人、共和国勋章获得者1人、中国两院院士(含特聘)4人、海外院士(含特聘)6人、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2个、教育部创新团队1个、国家级人才项目入选者73人次、省(部)级人才项目入选者185人次。现拥有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1个,国家重点学科1个,省部级重点学科10个;ESI综合排名位居全国高校第72位,临床医学、药理学与毒理学、分子生物学与遗传学、生物学与生物化学、免疫学、神经科学与行为学、微生物学、精神病学与心理学、材料科学、化学10个学科进入ESI排名全球前1%,其中临床医学进入全球前1‰。

学校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着力构建高质量人才培养体系。现有全日制在校学生1.5万余人,其中研究生5千余人、本科生约1万人。拥有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4个,专业学位博士授权点1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9个,专业学位硕士授权点6个。有临床医学和生物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设有25个学院(教学单位),开设本科招生专业21个,覆盖医学、理学、管理学、工学、法学5个学科门类,其中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7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4个,国家级一流专业占比(80.95%)位居全国高校前列。建有包括国家首批现代产业学院在内的国家级教育教学平台4个,省级教育教学平台46个;拥有国家级教学团队1个,省级教学团队17个;建有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17门,省级一流本科课程90门。学校招生、培养和就业工作广受社会各界好评,毕业生医学类执业资格考试通过率位居全国高校前列,其中2023年中西医结合执业医师通过率位居全国第一,公共卫生执业医师通过率跻身全国前五。

学校持续强化有组织科研,服务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现设有26个研究机构,拥有全国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1个、全国科普教育基地1个、省(部)级重点科研平台32个。自2015年高水平大学建设工作启动以来,承担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等各级纵向科研课题5100余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立项数稳居全国独立建制医科院校前四强;发表SCI论文2.2万余篇,其中在Nature、Science、Cell主刊发表论文30篇;获得包括国家科技进步奖创新团队奖在内的国家级科技奖励5项、省部级科技奖励50余项;2项科技成果入选中国高等学校十大科技进展,1项科技成果入选国内十大科技新闻。学校坚持产学研协同发展,获批国家大学科技园培育单位,大学科技园运营情况被评为广东省最高等级A级评价;学校培育的广州金域医学检验集团成长为国内第三方医学检验行业龙头。

学校深化医教研协同创新发展,聚力打造高水平附属医院。现有15所附属医院(11所综合性医院、4所专科医院),其中全国百强医院2所、广东省高水平医院4所,床位数约2.1万张,年诊疗服务量约2100万人次。附属第一医院牵头建设国家呼吸医学中心、入选国家疑难病症诊治能力提升工程和国家重大疫情救治中心,附属妇女儿童医疗中心牵头建设国家儿童区域医疗中心(中南)。附属第一医院娄底医院、附属第一医院横琴医院、附属妇女儿童医疗中心柳州医院入选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项目。拥有国家临床(中医)重点专科27个,省部级临床(中医)重点专科114个,其中呼吸科连续十四年排名全国第一,变态反应排名全国第三,胸外科、小儿外科排名全国第五,精神医学排名全国第六,小儿内科、罕见病排名全国第八。

学校坚持开放办学,主动融入国家和粤港澳大湾区改革发展大局。与广州国家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广东省科学院等单位建立了深度的战略合作关系,建有粤港澳联合实验室3个。作为广东省本科教育国际化办学改革试点单位,与14个国家和地区的40余所国际知名高校及科研院所开展了广泛的合作与交流,联合法国国家科学研究中心和斯特拉斯堡大学共建中法霍夫曼免疫研究所。自2010年起开展来华留学生教育,目前在校留学生200余人,来自亚洲、欧洲、北美洲、非洲、大洋洲的23个国家。

半个多世纪的薪火相传,学校逐渐形成了以“艰苦创业、脚踏实地、开拓进取”的广医人精神和“勇于担当的家国情怀、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追求卓越的人生态度”的南山精神为核心的广医精神文化,确立了“德术兼修、医文相融、师生为本”的办学理念,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医疗服务等方面与国家和区域发展紧密互动,并在抗击非典、亚运医疗服务、埃博拉疫情防控、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等重大公共事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在新的历史时期,广州医科大学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学科强校、人才兴校、特色引领、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凝心聚力、开拓进取、锐意创新,努力建设成为一所位居全国独立建制医科院校前列,特色鲜明、优势突出、国内一流的医科大学!

(2024年5月更新)


基本属性

创办时间:null

资讯电话:番禺校区:020-37103111; 越秀校区:020-81340861;

官网地址:https://www.gzhmu.edu.cn/

联系地址:番禺校区:广州市番禺区新造镇新造路1号。 越秀校区:广州市越秀区东风西路195号。

师资力量

学校坚持“人才兴校”战略,汇聚了中国工程院院士、“千人计划”专家、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国家自然科学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长江学者讲座教授、国家级教学名师、国家有突出贡献专家、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广东省珠江学者特聘教授、广东省教学名师、卫生部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等一批优秀教师。现有博士研究生导师97人,硕士研究生导师774人。

数据统计

男女比例:

女生比例:52%

男生比例:48%

读研比例:13%

宿舍条件

宿舍

学校坐落于素有“羊城”之称的国家中心城市广州,番禺校区与广州大学城隔江相望,校园花木交荫、鸟语花香、风光旖旎、景色宜人,配备现代化的教学设备、仪器,住宿条件舒适,宿舍2-4人/间,有空调和网络;越秀校区位于市中心,南依苍翠葱茏的越秀山,北傍风光秀美的流花湖,学生见习实习交通便利。主要安排医学类专业的临床教学。

奖助学金


广州医科大学,广州医科大学宿舍,广州医科大学食堂,广州医科大学师资,广州医科大学奖学金,广州医科大学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