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上志愿填报系统提供山东理工大学最新情况介绍,包括:师资力量、宿舍食堂、奖学金、助学金、咨询电话,联系地址等相关信息
山东理工大学创建于1956年,坐落在齐国故都、中国陶瓷名城、世界足球起源地——山东淄博,是一所以工为主、理工结合、文理渗透、多学科协调发展的教学研究型大学,是山东省重点建设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特色名校和高水平大学建设单位,首批国家级“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单位、国家知识产权试点高校、教育部首批高等学校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基地、全国教育信息化试点优秀单位、山东省产学研合作创新突出贡献高校、山东省首批文明校园。
学校总占地面积3600亩,分东、西(主校区)两个校区办学。建筑面积120余万平方米,图书馆藏书348万册,固定资产总值近32亿元,其中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9亿余元。学校设有25个教学单位,25个校级研究院。现有全日制本科在校生35000余人,博士、硕士研究生5800余人。
学校学科涵盖工学、理学、农学、管理学、经济学、文学、法学、教育学、艺术学9个门类。有博士后科研流动站3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4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5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22个。农业工程、机械工程、化学工程与技术等3个学科入选山东省一流学科,农业工程、机械工程、电气工程(培育)等3个学科入选山东省高水平学科,化学、工程学、材料科学、农业科学等4个学科进入全球排名前1%。有本科招生专业76个,其中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5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3个,14个专业通过了工程教育专业认证,2个专业通过了师范类二级专业认证。
学校大力实施人才优先精准发展战略,坚持引育并举,着力打造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优化、富有活力的高水平人才队伍。现有教职工2815人,专任教师2206人,其中正高级职称344人,有海外院士4人,长江学者、国家重点人才工程专家、百千万人才工程等国家级人才工程人选18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人员12人。有山东省“一事一议”引进顶尖人才、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人选、泰山学者工程系列人才、山东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山东省教学名师等省部级人才70人。有国家级教学团队2个、省级教学团队7个、山东省黄大年式教师团队3个、山东省干事创业好团队1个、山东省高等学校青创科技计划创新团队41个。
学校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五育”并举,高质量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有国家(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国家工程实践教育中心4个、科技部众创空间1个,山东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现代产业学院、未来技术学院、专业特色学院等省级教学类平台30个,山东省教师发展示范中心1个、示范性基层教学组织6个、课程思政教学研究示范中心1个。有国家一流本科课程12门、精品课程5门、精品资源共享课3门、双语示范课程1门,国家规划教材33部。“十三五”以来,学校获省级及以上教学成果奖60项,其中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4项;获省级及以上教学研究项目158项,其中国家级新工科项目3项;获省级及以上教学比赛奖92项,其中全国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一等奖2项。学生在各类学科竞赛中获国家级奖励6800余项、省部级奖励10000余项;获省研究生导师指导能力提升项目214项、省研究生优质教育教学资源项目189项。
学校坚持“四个面向”,强化有组织科研,积极服务山东现代化强省建设。建有国家重点实验室分实验室1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含分中心)3个、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2个、国家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中心1个、国家知识产权信息公共服务网点1个、国际联合研究中心分中心1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1个。有山东省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省部级科技类研究平台38个,山东省社科理论重点研究基地等省级社科类研究平台18个。全国重点职教师资培训基地、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信息库、山东工程技术研究院设在我校。“十三五”以来,学校承担省部级及以上科研项目1776项,其中国家级项目537项;获省部级及以上科研奖励235项,其中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创新奖1项、山东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10项、山东省社会科学奖一等奖7项、山东省文化创新奖1项;科技成果转移转化102项,其中,新型无氯氟聚氨酯化学发泡剂重大发明被国家知识产权局认定为“是革命性的颠覆性的发明,是重大的理论创新和技术发明”专利独占许可使用费达5.2亿元,荣获山东省专利特别奖,成为高价值专利培育与转化的典型;纳米硅、氮化硅两项技术经评估达1.4亿元,以作价入股方式实现成果转化,填补了国内空白。大学科技园累计孵化企业173家、在孵企业130家,其中,孵化国家高新技术企业5家、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39家、山东省瞪羚企业1家、山东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家。
学校坚持开放办学,落实“一带一路”教育行动,持续提升教育国际化水平。已与美国、俄罗斯、韩国等35个国家的139所高校和科研院所建立友好合作关系,通过了全国高等学校来华留学教育质量认证,是国家创新型人才国际合作培养项目高校、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培养院校。有3个中外合作办学本科项目,有3个山东省高校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1个山东省外事研究与发展智库。
新时代赋予新使命,新使命开启新征程。学校将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全面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秉承“厚德、博学、笃行、至善”校训,大力弘扬“听党号召、艰苦奋斗,爱教荣校、共克时艰,改革创新、笃行逐梦”的精神品质,坚持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深入实施“1225”十大战略举措,努力建成特色鲜明、优势学科专业国内一流、国际上有一定影响的高水平教学研究型大学,为教育强国建设贡献力量。
(数据截至2024年3月)
创办时间:null
资讯电话:0533-2780673
官网地址:http://www.sdut.edu.cn/
联系地址:山东省淄博市张店区新村西路266号
学校有教职工2423人,专任教师1936人,其中教授(或相当专业技术职务者)244人、副教授(或相当专业技术职务者)711人,具有博士学位的535人、硕士学位的1030人,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4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14人 ,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2人,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1人,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7人,国家一级学会常务理事6人,“长江学者”、“泰山学者”特聘教授12人 ,山东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20人,省级拔尖人才2人,省级教学名师13人,博
女生比例:29%
男生比例:71%
读研比例:30%
食堂
山东理工大学饮食服务中心是校办大型后勤实体,承担学校饮食、商贸两项职能。现有员工810余人(校内饮食服务人员550人),其中学校事业编制56人,中心(企业)编制23人、合同工700余人。现有各类校内食堂、餐厅、酒店16个,校外托管食堂4个,1个食品联合加工厂,中心所属的“山东理工大学经贸协作公司”管理运营2个超市和全校商贸网点。饮食、商贸优势互补,使饮食服务中心的综合实力大大增强。学校采用“投资多元化、管理契约化、运行企业化”的后勤运行机制和“小机关、多实体、大服务”的后勤管理体制,由后勤管理处代表学校以出资者的身份用契约的方式对饮食服务中心领导、管理。学校党政领导高度重视伙食工作,支持饮食服务中心进行各项改革。饮食服务中心采用中心----食堂(部)二级管理模式,馒头、烤制品、豆制品、蔬菜、肉食等集中加工为成品、半成品后统一配送,打破校区界限实行条条管理,实现了财务、采购、人事、国资、制度、卫生监督六个统一。大胆探索了“人事制度”、“分配制度”、“采购制度”、“财务制度”等改革,大力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很好地发挥了“保障、服务、育人、效益”的职能,为学校的改革、发展、稳定做出了应有的贡献,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第三食堂被省卫生厅评为食品卫生A级单位;多次被山东省教育厅授予“山东高校伙食工作先进单位”、“山东省高校标准化食堂”;被淄博市卫生局和淄博市卫生防疫站授予“淄博市学校食品卫生示范单位”、“淄博市食品卫生先进单位”等称号。目前,饮食服务中心党政领导班子正在团结带领全体员工,在校党委、校行政和后勤处的领导下,紧紧围绕学校“建设高水平大学”的目标,坚持“最大限度的满足就餐者、把学生当亲人,视学生为家人”的核心理念和“食品卫生是生命线”不动摇,贯彻“内强素质、外树形象、以人为本、服务至上”的饮食工作方针,发扬“练内功、比奉献、创特色、争第一”的饮食精神,克服一切困难,“以学生为中心、以服务为宗旨、以制度为保障、以发展为主题、以队伍为重点、以创新为灵魂”,不断学习兄弟院校的先进经验,走“工作制度化、管理科学化、市场社会化、服务人性化、员工团队化”的路子,大力加强企业文化建设,积极推进“全员责任制”管理法,按照企业机制运作,精心打造高校“理工饮食”“理工超市”品牌,为建设“高效、稳定的具有山东理工大学特色的饮食服务体系”而努力奋斗!
宿舍
学生宿舍实行公寓化管理,各类宿舍每生每年收费标准为:四人间1200元,六人间800元,八人间500元。新生入学报到时,按每生每年1200元预收,待房间类型确定后多退少补。
山东理工大学,山东理工大学宿舍,山东理工大学食堂,山东理工大学师资,山东理工大学奖学金,山东理工大学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