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上志愿填报系统提供哈尔滨工程大学最新情况介绍,包括:师资力量、宿舍食堂、奖学金、助学金、咨询电话,联系地址等相关信息
哈尔滨工程大学坐落于美丽的松花江畔——北国冰城哈尔滨市。学校是入选首批国家“211工程”建设、进入国家“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项目建设,并设有研究生院的全国重点大学,是我国“三海一核”(船舶工业、海军装备、海洋工程、核能应用)领域重要的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基地。
哈尔滨工程大学具有光荣的历史传统。学校前身是创建于1953年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工程学院(哈军工)。1970年,在“哈军工”原址,组建哈尔滨船舶工程学院,1994年更名为哈尔滨工程大学。1978年,学校被国务院确定为全国重点大学;1982年成为首批具有博士、硕士学位授予权的单位;1996年进入首批国家“211工程”建设高校行列;2002年设立研究生院;2007年,由原国防科工委、教育部、黑龙江省政府、海军四方共建;2011年进入“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建设高校。学校现隶属于工业和信息化部。
学校占地面积125.61万平方米,建筑面积79.16万平方米。校园建筑中西合璧,飞檐碧瓦,气势恢宏。现设有19个学院,4个教学系、部、中心。学校设有40多个科研机构以及150多个科研和教学实验室,其中国家级重点实验室2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及工程研究中心5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6个,工信部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个,国防重点学科实验室2个,国家级学科创新引智基地3个,国家电工电子教学基地1个,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1个,教育部科技创新团队2个。图书馆共有纸质藏书205.41万册,电子图书89.77万册。
学校具有“三海一核”领域主体学科特色鲜明、相关学科支撑配套、专业结构布局合理的特色学科专业体系。现有一级学科博士点12个,一级学科硕士点27个,本科专业56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工作站)13个,学科专业涉及8个学科门类和37个一级学科。
学校现有教职工3160人,教师中有“两院”院士8人,博士生导师331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05人,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3人,“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讲座教授5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21人。各类在校生2.3万余人,其中本科生1.4万余人,各类研究生8000余人,外国留学生800余人。学校是首批入选“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高校,并被教育部、总政治部列入“21世纪人才强军计划”,是海军在东北地区唯一选拔培养后备军官的依托学校。
学校以精英教育为目标,全面实施“创新推动、打造品牌”战略,着力培养高素质的创新型人才,打造一流的工程师、行业领军人才和科学家,教育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高。近年来,学生在“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亚太及全国大学生机器人电视大赛、美国国际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国际无人水下机器人竞赛、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等国际国内各类赛事中获得国际和国家级奖1000余项,并获得“全国科普教育基地”荣誉称号。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连续多年受到中宣部、教育部、团中央联合表彰。2012年,在由教育部委托国家统计局进行的高校毕业生就业用人单位满意度和毕业生满意度抽样调查中,我校均名列部属高校第一名,进入“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50强”,毕业生以“可靠顶用”受到用人单位的广泛赞誉。继2006年获得教育部本科评估“优秀”评价之后,2009年和2010年,学校分别通过工业和信息化部“研究生教育优秀工程”评估和“办学水平提升工程”评估,均获得“优秀”评价。
建校以来,学校为国家培养了7万多名各类高级专门人才,其中包括37位两院院士、100多名省部级领导、260多名将军,2000多名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大中型企业的技术领军和高级管理人才。他们为国防现代化建设和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学校历来有重视科研工作的传统,不仅以国内第一艘实验潜艇、第一艘水翼艇、第一台舰载计算机、第一套条带测深仪等数十项填补国内空白的重大科研成果著称,而且还以双工型潜器、气垫船、梯度声速仪等成果摘取过世界第一的桂冠。学校在船舶、海洋、核能领域保持着很强的技术储备,水下机器人、船舶减摇、组合导航、水声定位、核动力仿真等技术居国内领先或国际先进地位,现已成为我国舰船科学技术基础和应用研究的主力军之一、海军先进技术装备研制的重点单位、我国发展海洋高技术的重要依托力量。
“十一五”以来,学校坚持以国家和国防重大战略需求为导向,不断凝炼前沿科学研究方向,着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承担国家重大科技攻关、国家和国防“973计划”及“863计划”、国防预研和型号等一大批科研项目,获得省部级以上奖励200余项。科研产品质量管理通过ISO9000质量体系认证,是国内高校首家通过“双认证”的大学。学校设有国家大学科技园,科技产业和产学研合作蓬勃发展。2012年科技经费到款7.6亿元,位居全国重点高校前列。
学校坚持国际化、开放式办学,与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澳大利亚悉尼大学、俄罗斯远东国立技术大学、日本东京电气通信大学、世界主要船级社、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等国际上100多所知名大学、企业、科研机构和国际组织建立了深入合作关系。学校是“中国政府奖学金”、“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实施高校。学校每年资助一大批教师到国外进修、讲学和科研合作,每年选派一批优秀学生到国际知名大学交流学习和访问,国际化进程不断加快。
传承历史谱新曲,励精图治铸华章。60年来,学校坚持和发扬老一辈革命家倡导培育的“哈军工精神”,凝炼了“大工至善,大学至真”的校训,形成了“忠诚、坚韧、团结、创新”的校风,多次荣获“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全国师德建设先进集体”、“全国文明单位”等荣誉称号,2012年更荣获中华全国总工会授予的“全国五一劳动奖状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中共十八大提出了建设海洋强国的宏伟战略目标,为学校和广大毕业生开拓了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当前,学校以服务国家工业化、信息化和国防现代化为使命,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着力推进内涵建设与内涵式发展,紧紧抓住“三海一核”领域的国家战略机遇,强化特色,继承创新,以人为本,统筹发展,正在向着特色鲜明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目标阔步迈进。
六十载弦歌不辍,一甲子春华秋实。2013年9月1日,哈尔滨工程大学将迎来六十华诞,学校决定隆重举行庆祝建校六十周年大典。我们热切欢迎优秀青年学子选择报考哈工程,共襄盛会,共谱新篇。
创办时间:null
资讯电话:0451-82519740
官网地址:http://www.hrbeu.edu.cn/
联系地址:哈尔滨市南岗区南通大街145号(150001)
学校现有教职工3027人,其中专任教师1800余人,教授、副教授930余人。教师中有“两院”院士8人(含双聘5人),博士生导师406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00余人,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4人,“千人计划”5人,“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4人、讲座教授4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24人,教育部创新团队2个,国防科技创新团队6个。
女生比例:22%
男生比例:78%
读研比例:43%
出国比例:8%
食堂
美食广场:位于校区世昌路和奥列霍夫路交叉口处。建筑面积9700余平方米,于2000年投入使用,平均每天可接纳就餐者7000余人次。一层餐厅面积约3500平方米,主要为大众餐厅,设有高中低档大众大灶菜窗口,兼顾部分特色窗口,如精美小炒、麻辣烫、特色粥、河南烩面等。二层餐厅面积约3500平方米,以大众餐厅为主,低价餐厅为辅,低价餐厅为贫困生就餐提供了保障,同时设有烧鸭饭、冒菜、烤肉拌饭、拉面等风味窗口。三层特色餐厅面积约2000平方米,以风味窗口为主,引进了社会知名的餐饮服务和地方小吃,设有湖北热干面、蒸美味、梁氏韩餐、川香麻辣香锅、全鱼道、重庆小面等窗口。清真餐厅:位于美食广场三层,总面积约400平方米,就餐面积180平方米,并设有3个包房。餐厅操作间布局科学、规范,有效保证了少数民族师生的饮食安全。餐厅聘请了回族管理员及工作人员,餐厅严把牛、羊肉以及禽类等原料进货关,日常服务过程中积极联系校新疆回族老师及穆斯林学生,听取他们对餐厅的意见和建议,在日常供餐服务以及穆斯林重大节日如古尔邦节、开斋节等节日清真餐厅提供特色食品和免费用餐活动得到了穆斯林同学的欢迎。美食城:位于郑和路与世昌路交叉口,建筑面积15500余平方米,平均每天可接纳就餐者10000余人次。一层为全天开餐餐厅,餐厅面积约4000平方米,为自营特色餐厅,设有高中低档大众大灶菜窗口和部分特色窗口,如手撕面、特色炒饭、炒面、米线、大盘饭、特色熏酱、手工小笼包等。二层餐厅面积约4000平方米,为大众餐厅,提供的主副食品高中低档俱全,设有套餐、自选拼菜窗口。三层餐厅面积约3500平方米,以大众餐厅为主,低价餐厅为辅,在保证贫困生就餐的基础上,开设了烤肉拌饭、拉面、川菜等风味窗口。四层餐厅面积约4000平方米,为大众餐厅,提供的主副食品高中低档俱全,同时设有套餐、四川拌菜、刀削面、饺子园等窗口。
宿舍
本科生公寓:3公寓、6公寓、7公寓、9公寓、10公寓、12公寓以及13公寓为本科生男生公寓,5公寓以及16公寓为女生公寓,8公寓为国防学院以及国防生公寓。研究生公寓:4公寓与15公寓为硕士研究生男生公寓,17公寓为为硕士研究生女生公寓,14公寓为博士研究生公寓。
哈尔滨工程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宿舍,哈尔滨工程大学食堂,哈尔滨工程大学师资,哈尔滨工程大学奖学金,哈尔滨工程大学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