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上志愿填报系统提供长治学院最新情况介绍,包括:师资力量、宿舍食堂、奖学金、助学金、咨询电话,联系地址等相关信息
长治学院创建于1958年,前身是晋东南师范专科学校。当时,作为晋东南唯一的一所高等师范院校,为上党大地输送了第一批自己培养的高等师资人才。2004年升格为综合性全日制普通本科高校,2019年获批成为硕士学位授予权立项建设单位。曾荣获“创建全国文明校园先进学校”“山西省文明校园”“本科教学工作先进单位”“山西省平安校园”“山西省高校征兵工作先进单位”等称号,是山西省首批“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单位。目前,学校正在着力建设“有区域代表性的高水平应用型本科院校”。
长治学院所在的山西省长治市是太行精神的孕育地。长期以来,学校扎根这片红色土地,传承弘扬太行精神,赓续红色精神血脉,形成了“求真 求实 求善 求美”的校训,培养出了“七一勋章”获得者、“时代楷模”黄文秀等一大批扎根基层的杰出优秀人才。
学校有14个教学院系,分别为中文系、马克思主义学院(筹)、历史与旅游管理系、法律与经济学系、外语系、教育系、音乐舞蹈系、体育系、美术系、数学系、物理系、化学系、生命科学系、计算机系;有44个本科专业,涵盖文学、理学、工学、法学、经济学、教育学、历史学、艺术学、管理学、医学等十个学科门类。设有太行文化生态研究院、赵树理研究所、彩塑壁画研究所、合唱艺术研究所、丝路文明研究中心等18个科研机构。
学校有国家特色专业建设点1个、国家级一流课程1门、教育部综合改革试点专业1个、教育部课程改革试点专业1个,省级特色专业4个,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7个,省级高等学校优势特色专业2个,省级重点扶持学科5个、“1331工程”优势特色学科1个,省级高等学校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试验区2个,省级高等学校基础课实验教学示范中心7个,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4门,省级一流课程36个,优秀教学团队2个,省级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太行生态文化研究院)、“1331工程”协同创新中心、“1331工程”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山西省科技创新人才团队、“1331工程”青年创新团队项目、“1331工程”重点创新团队(培育)、高等学校重点实验室、山西省土壤微生物修复技术工程研究中心、服务产业创新学科群培育项目各1个。2016年以来,学校教师共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6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6项、国家艺术基金2项,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项目5项;省级项目410余项;横向课题970项。
学校现有教学实验、实训室201个,多媒体教室119个,舞蹈排练厅6个,专业琴房118个。学校建有标准化运动场、体育训练馆、多功能实验剧场、带终端显示的数码钢琴教室。校图书馆馆藏纸质文献资料127.5万册,电子图书154万余册,中外文电子数据库10余个。为深入推进文化育人工作,学校大力推进“三馆”建设,其中动植物标本馆收藏12000余份动物标本、10000余份植物标本;上党文物陈列馆藏有3200余件上党地区的珍贵文物;校史馆以1000余件图片、实物和音像材料生动展现几代长治学院人立足上党大地,艰苦创业、奋发图强的精神风貌与发展历程。
学校积极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工作,与澳大利亚教育联盟、美国加州州立大学施坦尼劳斯分校、韩国岭南大学等22所国外高校建立了友好合作交流关系。近几年先后邀请美国、加拿大、韩国等国家和地区的海外高层外籍专家到我校进行学术讲座和短期授课。
展望未来,学校将按照第三次党代会部署的“1136”战略,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奋力打造“质量长院”“效率长院”“健康长院”“活力长院”“幸福长院”,以应用型建设为主线,构建优势突出、特色鲜明、协调发展的学科专业格局,力争早日建成有区域代表性的高水平应用型本科院校。
创办时间:null
资讯电话:0355 - 2179651,2179761
官网地址:http://www.czc.edu.cn/
联系地址:北校区:长治市潞州区保宁门东街73号; 南校区:长治市潞州区东环路中段96号
在职教职工656人,专任教师506人,其中有高级职称教师135人,硕士以上学位教师443人,外籍教师5名;有省级教学名师、学科带头人、省级中青年骨干教师、省级优秀教师、省级师德标兵等20余名;聘请省内外知名专家、学者60余人为我院兼职、客座教授。
女生比例:49%
男生比例:51%
读研比例:16%
长治学院,长治学院宿舍,长治学院食堂,长治学院师资,长治学院奖学金,长治学院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