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高考招生的多元化格局中,综合评价作为一种独特的招生方式,正逐渐受到考生和家长的关注。它打破了传统高考 “一考定终身” 的局限,为考生提供了更多展示自我的机会。那么,2025 年关于综合评价,我们需要了解些什么呢?来和掌上志愿一起了解:
一、综合评价基础知识
(一)综合评价的定义
综合评价招生最早可追溯至 2010 年,自 2014 年浙江、上海实施新高考后,在全国部分重点大学中逐步推广开来。它是为了深化高校招生改革体制,满足高校特殊人才选拔和培养的需求,而提出的一种高校招生录取方式。这种方式最大的特点是,基于考生的高考成绩、高校综合测试成绩(如初审、笔试、面试考核等)以及高中学业水平测试成绩,按照一定比例计算形成考生的综合总分,最后依据综合总分择优录取。
(二)综合评价的作用
1.降分录取机会:从历年高校录取情况来看,通过综合评价录取的考生,比统招考生的分数基本低 10 - 20 分左右,省属重点本科高校的降分幅度能达到 40 - 50 分左右,甚至最高直降 116 分,大大提升了录取成功率。
2.增加高考升学途径:为考生提供了除普通高考之外的另一条升学之路,多一次选择,多一份机会。
3.关注综合能力:除了高考成绩,综合评价非常看重考生的综合能力。对于那些成绩并非顶尖,但综合能力优异,或者高考发挥失常未达到高校分数线的考生来说,这是一次进入名校的宝贵机会。
(三)综评与综合素质评价
高校在通过综合评价招生录取时,会结合自身培养特色要求,依据考生的高考成绩、校测成绩、学考成绩,并参考综合素质评价等多个维度,进行择优录取。从往年情况来看,大部分高校都将综合素质评价材料作为综合评价招生的重要参考依据。部分江苏省高校甚至在录取总成绩中赋予综合素质评价材料一定权重,直接影响考生的录取排名。
(四)综评招生名额
每所高校的综评招生名额各不相同。但从往年情况来看,除了高考统考,综合评价是占据招生名额最多的自主选拔方式。例如,上海科技大学、南方科技大学等高校,本科招生以综合评价招生为主,占据 90% 以上的名额。
二、招生条件
(一)适合报考的学生类型
1.综合成绩优秀:高中成绩排名靠前的考生在报名中占据绝对优势,部分高校综合评价招生简章中也对考生的综合成绩排名做出了明确要求。
2.全面发展:除了综合成绩要求外,高校对考生的综合素质也有一定要求,通常要求考生的高中学业水平成绩全部合格。
3.学科特长突出:尽管综合评价招生院校一般对考生竞赛奖项没有特殊要求,但如果考生有相关奖项,如理科竞赛的数学、物理、化学、生物、信息学五大学科竞赛省三及以上级别奖项,以及文科竞赛的叶圣陶杯、语文报杯、全国中学生创新作文大赛、“外研社杯” 全国中学生外语素养大赛等白名单赛事奖项,都可以作为考生学科特长的证明,更容易受到高校的青睐。
4.思想品德优秀:如获得省三好、省优秀、省优干等荣誉,一般普遍存在于江苏和浙江的省属院校中。
5.外语优秀:许多进行综合评价招生的高校对考生的 “优秀的英语语言综合应用能力” 比较看重,在考生综合成绩优秀的基础上,英语成绩突出更具竞争优势。
(二)复读生报考情况
复读生可以报考综合评价,报名时与应届生一样。在提交成绩时,高一高二年级按照原高一高二成绩提交,高三成绩按照复读期间成绩提交。不过,部分高校在综合评价招生简章中明确表明,招生对象为高中应届毕业生,复读生不能报名,如南京医科大学、南京中医药大学、江苏师范大学、南通大学等高校,具体以高校当年公布的招生简章为准。
(三)分数及奖项要求
江苏高校综合评价录取要求不低于特招线,一般要求 “综合成绩优秀”。部分高校如北外要求高三第一学期期末(或最近一次模考)成绩在年级同科类排名前 10% 以内,并且语文和外语成绩均在同科类排名的前 10% 以内,具体以学校招生简章为准。年级排名也是高校初审最重要的参考指标之一,报名时一般要求提供高一到高三上学期期末成绩,以及高三模考 / 大考成绩。综合评价是高考招生的一种途径,只有高三考生可以报考,高一高二考生可以提前关注政策,做好背景提升准备。
三、招生专业
(一)专业特点
综合评价所报院校优势专业不乏本校王牌优势专业,考生可以通过高校历史沿革及办学特色来了解。招生专业大多仅开放部分专业进行招生,也有少部分高校开放全部专业,而北外的部分小语种专业仅在综合评价招生。综合评价招生专业不限定在基础学科,也会涉及到相关专业,很多都是学校的王牌专业,可以根据自己意愿自由选择。
(二)专业填报数量
从填报数量上看,一般一个学校可报考 1 - 3 个专业,也有高校没有限制。例如,中国科学院大学最多可填报 15 个专业,另外除选科要求外,部分高校专业报名条件有综合成绩、单科成绩或奖项的要求,具体情况以招生简章及报名系统要求为准。
(三)转专业情况
综合评价进入后大多对转专业没有限制,只要符合转专业要求即可转。各校各专业要求可能会不一样,建议报考前先咨询一下招生办。
(四)招生专业选科要求
从 2024 年综合评价招生简章来看,选科要求多样化,不同院校、不同专业选科要求各不相同,有物理 + 化学、化学 + 生物、历史 + 不限、物理、不限等。整理来看,物理 + 化学组合成为趋势,越来越多的高校和专业在综合评价招生中要求考生选择物理和化学,如中国科学院大学、南方科技大学等。
四、招生流程
1.高校招生简章发布:2 月下旬 - 5 月,各高校陆续发布综合评价招生简章,明确招生政策、招生专业、招生条件等重要信息。
2.考生网上报名:简章发布后,约 4 - 19 天左右的报名时间,大多数高校综合评价报名在阳光高考网(https://bm.chsi.com.cn/)进行,浙江省属三位一体及少部分院校在本校本科招生网报名,具体以高校当年公布的招生简章为准。报名流程一般为注册 / 登录 — 查看报名须知 — 确认身份 — 填报个人信息 — 填报志愿管理 —确认志愿 — 下载信息表 — 网上报名完成。
3.高校初审:高校对考生提交的报名材料进行审核,包括高中阶段文化课成绩、高中学业水平测试成绩、高三模拟考试成绩、获奖证书及证明材料等,确定初审通过名单。
4.初审名单公布:在高考前公布初审通过名单,考生可查询自己是否获得参加校测的资格。
5.高考:6 月 7 日 - 10 日,考生参加全国统一高考。
6.学校组织校测:高考结束后,学校组织校测,校测形式一般包括笔试、面试等,主要考查考生的学科素养、创新思维、综合能力等。部分高校校测在高考出分后进行,如上海综合评价院校、广东中山大学、浙江大学在江苏广东综评校测。
7.高校公布入选资格名单:校测结束后,高校根据考生的综合成绩(高考成绩、校测成绩、学考成绩等按照一定比例计算),确定入选资格名单。
8.志愿填报:考生在规定时间内填报综合评价志愿,具体填报方式和时间以各省招生政策为准。
9.录取:高校按照综合成绩从高到低进行录取,完成招生工作。
五、综合评价报考建议
1.提前了解政策:综合评价招生政策较为复杂,考生和家长应提前关注各高校的招生简章,了解招生条件、招生专业、报名流程、录取规则等信息,做到心中有数。
2.做好背景提升:对于高一高二的考生,可以提前规划,注重自身综合素质的提升,如参加学科竞赛、科技创新活动、社会实践等,积累相关经验和成果,为将来报考综合评价增加优势。
3.合理选择院校:根据自身的综合成绩、学科特长、兴趣爱好等因素,合理选择报考的院校和专业。不要盲目跟风,要结合实际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院校和专业。
4.认真准备材料:在报名过程中,要认真准备报名材料,确保材料的真实性和完整性。特别是自荐信 / 个人陈述、推荐信等材料,要突出自己的特点和优势,吸引高校的关注。
5.积极备考校测:获得校测资格后,要积极备考校测。了解校测的形式和内容,针对性地进行复习和训练,提高自己的应试能力和综合素质。